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1:40:52
本周平均日耗58万吨/天,环比减少4万吨/天。
煤改气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政策出台后,各地煤改气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国内天然气供应是否能支撑这样大规模的煤改气呢?根据我们测算,4.4万台燃煤锅炉一年的煤炭消费量约为2.2亿吨标煤,若全部替换为天然气需消费天然气量约1799亿立方米。即便是40%的燃煤锅炉实行煤改气,也会消耗掉全部进口天然气的量。
2017年10月底前,纳入2017年淘汰清单中的4.4万台燃煤锅炉全部 清零,同时进一步扩大燃煤小锅炉淘汰范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按照要求淘汰1035蒸吨的燃煤锅炉。山西省也在《今冬明春全省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方案》中要求实施煤改气的地市要先落实气源,以供订改,不要盲目下达改造任务。可见,若短时间内集中淘汰的燃煤锅炉全部由天然气替代,国内天然气供应会日益紧张。动力煤产量较难提升对动力煤而言,四季度焦点是环保限产对下游电力、建材、化工、冶金等行业的影响。此外,现有的能源结构决定了较难全部由煤改气,或有较大比例走煤改电的路径。
而对于供应来说,今年以来,煤炭单月产量仅6月份突破3亿吨,产量较难提升的局面在四季度较难改动力煤产量较难提升对动力煤而言,四季度焦点是环保限产对下游电力、建材、化工、冶金等行业的影响。《巴黎协定》的效力来源于它的基石近200个缔约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每个国家做出的承诺和达成目标的方法,就像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各有不同,普遍来看,各国都选择重点关注汽车排放标准、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减少化石燃料在电力体系中的占比。
目前,中国和日本正在引领高效低排放燃煤技术。研究显示,在燃煤发电领域,能源转换效率每提高1%,等量电力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将下降2%~3%。然而,就全球而言,煤炭消费是否已经进入下降通道,还需要等待确认。目前,印度有2.3亿人口生活在无电区,电力部门正在挣扎中生存,印度政府投入了极大的注意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但对煤炭的需求不会消失。
未来的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由非OECD国家主导,未来全球80%以上的煤炭消费都将集中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新的煤炭需求将主要来源于印度和东南亚。所以,城市化导致的钢铁和水泥需求增长,将推动煤炭需求持续增长。
当我和印度的能源官员会谈时,他们也表达了对煤炭转化技术的关注。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在2040年前,煤炭都会是全球最大的发电来源。我曾经参观了两座位于中国河北的燃煤发电厂,都采用了超低排放技术,比北美和欧洲的石油发电厂还要清洁,值得其他国家学习。《能源评论》:您刚刚提到了高效低排放燃煤技术,该技术的进展如何?哪些国家发展得比较好?本杰明斯伯顿:目前,高效低排放燃煤技术主要应用在发电领域,有很多很好的例子,日本的Isogo超超临界火电厂,能源转换效率为45%,污染物排放水平低于天然气复合循环发电厂。
印度尼西亚的政府部门和一些企业对煤炭液化技术非常重视,正在尝试把该技术应用在飞机上,未来的某一天,当人们在印度尼西亚乘坐飞机时,这些飞机有可能是烧煤的。为什么这对煤炭发展很重要呢?因为城市化需要以煤炭为基础的各种产品,楼房、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铁和水泥,而目前70%的钢铁是以煤炭为能源制造的,90%的水泥也是靠煤炭为能源制造的,新技术可能会小幅度减少这些领域的煤炭占比,但20~30年内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其中有22个国家把高效低排放燃煤技术作为了国家自主贡献的一部分,这22个国家占据了全球碳排放量的50%以上,其中包括中国、日本、印度等,它们承诺对煤炭的使用将更为清洁、碳排放更低。《能源评论》:您认为,高效低排放燃煤技术的推广前景如何?本杰明斯伯顿:世界煤炭协会和我的立场很清晰,对于那些选择煤炭作为能源结构主角的国家,应该尽可能地采用高效低排放燃煤技术,它应该成为煤炭使用的世界性标准。
亚洲国家如何在能源短缺和增长的能源价格面前保护自己,这个问题在中国存在,在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也存在,因此它们有动力发展煤化工技术。在北美和欧洲,我们看到的发展趋势是能源消费由煤炭转向天然气,但在东南亚地区,这个趋势是反向的。
尤其是在高速增长的亚洲国家,低廉的能源与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目前,很多公司正在开展煤化工业务,试图从煤炭中提炼化工产品,其实,煤炭本身也可以作为工业原料,最近一个很有趣的讨论是,可否用煤炭来制造家具,相比于砍伐森林获取木材来说,直接将煤炭转化为原料来制造家具,成本会更低。
中国是世界清洁能源产业的领头羊,不只体现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也体现在高效低排放燃煤技术领域。(张浣雯对本文亦有贡献)。我们身边的大多数物品都是基于碳元素的,煤炭当中就含有碳,因此理论上来说,煤炭的应用范围是可以无限挖掘的。《能源评论》:在当前石油供给充裕、价格低廉,且石油化工技术更加成熟的情境之下,煤化工真的有实际应用价值吗?本杰明斯伯顿: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匮乏,这给它们带来了很严重的能源安全问题。其中,近年来一直占据全球煤炭消费半壁江山的中国,煤炭消费延续了自2014年以来的下降趋势,2016年的消费量为18.9亿吨油当量,同比减少了1.6%。煤化工应该获得发展机会《能源评论》:目前,在中国有一种观点,要让化石燃料回归其工业原料属性。
亚洲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带来新需求《能源评论》:根据BP公司的最新统计,全球煤炭消费似乎已经进入了下降通道。有一个选择,是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油气资源,但对于迅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来说,这个方法很难满足需求,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我们知道,中国目前已经开展并储备了一批煤化工项目。很多人问我,《巴黎协定》是不是意味着煤炭的终结?我认为恰恰相反,在《巴黎协定》中,高效低排放(HELE,High Efficiency Low Emisisions)燃煤技术是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的外高桥(18.610, 0.36, 1.97%)第三发电厂年平均煤耗水平仅为276克/千瓦时,达到了世界最高效率。印度就是其中之一,在经济起飞阶段,煤炭会继续担当该国经济发展的支撑角色。
在东南亚各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占比都将逐渐缩减,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会增长3.5倍,但是依旧不能满足需求,燃煤发电占比将从目前的32%增长到50%。目前,煤炭提供了世界发电总量的41%,还有刚才提到,70%的钢铁和90%的水泥。而这一技术标准,完全是可以普遍推行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全世界都在羡慕中国的经济增速,其实,这种经济增长未来也会出现在其他的亚洲国家。
在发展中国家,目前正有大量的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迁徙,这一过程还将持续很长时间。煤炭的传统使用方式正在受到挑战,未来对煤炭的使用不应该只停留在燃烧领域,应该进一步增加煤炭的价值。
未来,全球煤炭需求和交易的最大增长驱动力将来自于东南亚国家。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40年前,全球将建成730吉瓦的高效发电厂,这些发电厂将消耗发展中国家超过一半的煤炭消费量。
亚洲的煤炭需求增长,起初是靠中国驱动的,现在印度和东南亚国家正在崛起。到2040年,全球煤炭需求量将会与2014年的水平相持平。
除了经济发展,亚洲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为煤炭消费带来了新机遇。就算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进一步扩大,煤炭也承担着重要角色。原因在于,发展天然气经济,对于这些国家来讲,是经济不可承受的。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在2016年,全球煤炭消费量为35.8亿吨油当量,同比下降8.8%。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如果没有煤炭提供的价格可承受的、可靠的能源基础,世界经济没法发展。《能源评论》:为什么判断亚洲的煤炭需求会继续增长?您如何看待可再生能源的潜在冲击?本杰明斯伯顿:亚洲是世界工厂,因此需要大量的能源,亚洲国家的工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是一个需要大量能源的过程,而煤炭可以为此提供稳定的能源供给。
对此,您怎么看?本杰明斯伯顿: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为了进一步增加该技术的占比,世界煤炭协会搭建了一个提升煤炭效率的全球平台(PACE,Platform for Accelerating Coal Efficiency),来鼓励国际伙伴,比如开发性银行和各国政府,共同为该技术推广提供资金。
在未来,对煤炭深加工以获得新材料,如碳纤维,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全球煤炭市场,世界煤炭协会观察到了哪些新变化?本杰明斯伯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煤炭消费在减少,这已经得到了确认,因为我们看到,多年来,这些国家做出了很多重大的政策干预来引导能源重心离开煤炭。
发表评论
留言: